搜索
180-2886-2882
快捷导航

怎样提高蹬踏技术

[复制链接]
谢云英 发表于 2013-7-23 13:12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踏蹬动作是自行车运动中关键的技术动作,也是最复杂、最难掌握的动作。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
能量消耗得到尽可能大的功率,达到高速度。为此,自行车运动员一定要在改进踏雕技术上狠下功夫。
    踏蹬动作的用力分析   
    踏蹬动作是周期性运动,即在一个固定范围内,以中轴为圆心,以曲柄为半径,重复地进行运动。我们以一周为例,来进行受为分析:
    当脚踏蹬到与地面垂直的A点时,作用力F的方向通过中轴(支点),它的力臂等于零,力距也就等于零,因此不做功,也就无法使自行车前进。我们称它为上死点(上临界点)。
  当脚踏到B点时与水平面成45度,作用力F的方向如图所示。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,作用力F可分为F1(与脚蹬杆垂直)与F2(沿脚蹬杆)两个分力。分力
F2的作用方向通过支点(中轴),力矩等于零,只有F1才能作功。这时,产生动力矩M=F1Xd。因此,我们应设法加大分力F1,减少分力F2 。因为F1=F·
COS0,所以,0减小,F1越大,当0角为零时,COS0=1,F1最大,此时F1=F。由此可知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蹬杆成垂直。其踏蹬方法应该是,脚跟下垂,脚尖稍稍抬起。
  
    当作用力F与脚蹬杆处于垂直部位时,动力矩M=F·d,力矩最大,这是运动员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阶段。  当脚蹬转到D点时与图8所示的B点相似,
只是方向有所变化,所以脚的用力也应随之改变。这时脚跟应向上抬起,脚尖下垂一些。  
    当脚蹬转到E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过支点(中轴),动力矩为零。我们称它下死点(下临界点)。   
    通过以上各点的受力分析可见,每踏蹬一周可分为四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上临界区(上死点)。第二阶段:工作阶段(用力阶段)。第三阶段:下临界区(下死点)。第四阶段:回转阶段(放松阶段)。  
   沿着圆周进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过切线来传递的踏蹬到每个阶段时,肌肉用力各不相同,两只脚交替进行踏蹬,当一只脚处于回转阶段时,另一只脚已进入用力阶段。踏蹬到上下临界区时,应尽量使肌肉放松,并尽量缩短在临界区停留的时间。
 
   用力阶段是踏蹬主要阶段,运动员在这个阶段内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车前进的主要动力。因此,要把力量充分、合理地运用在这个阶段。这个阶段内踏蹬力量愈大,车子前进速度就愈快。 

   回转阶段叫放松阶段。这段时间里一只脚踏蹬作功,而另一条腿主动向上抬起,不能给脚蹬任何压力。并利用抬腿短暂的一瞬间让肌肉放松一下,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作功阶段。有时需要采用“提拉式”踏蹬,即利用抬腿动作给
脚蹬以拉力,以加大另一只脚做功阶段的踏蹬力量,达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。
脚掌在脚蹬上的位置: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,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,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,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。鞋的前端
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(根据脚的大小决定)。鞋卡子的位置应正好卡在脚蹬框上。鞋卡子要钉正、钉牢,皮条系紧。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,
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。 踏蹬方法  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、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。
    自由式踏蹬方法:目前,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。这种踏蹬方法,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,根据部位不同,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。脚在最高点A时,脚
跟稍下垂8~10度, 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;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,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,踏蹬力量最大;再向下,
用力逐渐减小,进入下临界区,肌肉开始放松,脚跟略向上抬起,到C点时,脚跟逐渐上提到
15~20度;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,往上行,脚跟又向上提起。重新进入A点。自由式踏蹬,符合力学原理,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,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,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,自然地通过临界区,减少死点。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。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。
   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: 目前不少运动员,尤其是短距离
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。其踏蹬特点是,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。当脚踏蹬到A点时,脚尖向下与脚跟成
8~10度的俯角;当脚踏蹬到B点时仍保持原角度;到C点时脚尖更向下与脚跟成15度~18度的
角度;到D点时,恢复到原来的8~10度。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,有利于提高频率,容易掌握,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,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。
   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: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,脚跟向下8~15度。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,只是少数人 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
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 法。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 内改变用力状态,得到暂短休息,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。
    踏蹬动作的训练: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,但要准确掌握,达到动作协调完美,却十分困难,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。  
    开始训练时,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,传动比要小,速度不宜过快,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,培养踏蹬
“感觉”。经过一段训练,基本上能轻松自如,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,可逐渐加快速度,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。
  训练踏蹬动作,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
员,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,不要负担过重,更不宜在疲
劳情况下训戏练。同时要注意发展髋、膝、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,以助提高踏蹬技术。
  踏蹬技术训练,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,其好处是能及
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,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 踏蹬技术。 作者:太委屈    追问  不要摘抄的,要自己体会的! 回答  额,说实话,我是为了完任务,我连蹬踏都不知道是什么运动。哎,木有了财富值啊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0关注

1粉丝

255帖子

会员达人更多+
广告位

关注我们:驴友网

官方微信

APP下载

全国服务热线:

18028862882

公司地址: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

运营中心: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

邮编:514000 Email:lvyoushequ@163.com

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  ©2015-2024  驴友社区网  版权所有©驴友网